德国国会大厦,德国国会大厦插旗

ysladmin 14 0

二战德军造的防空塔,是什么样的建筑?

德军建造防空塔主要就是为大城市提供强大的防空火力,由于城市高层建筑的众多,地面的防空火炮或多或少的会有射击死角,而且视野也不够开阔,为了更好的发挥高射炮的威力,尤其是那些数量少威力大的重型高射炮,于是便提出了建造防空塔的设想,这种建筑高于附近所有的建筑,高射炮可以拥有360度的射界,可以有效的射击从各个方向飞来的轰炸机群。至于其他的市民避难所、医院以及重要物品储藏等功能都是额外开发出来的,其最本质的建造目的就是为了提高重型高射炮单位的射界。

这种防空塔分为两类,一种是射击塔,一种是指挥塔,一般两塔合在一起作为一个实际的防空单位。射击塔是大型塔,长宽各70米,高35米,顶部装备4门双联装的128㎜重型高射炮,以及其他37㎜高射炮和20㎜高射炮等,是主要的防空火力。指挥塔长50米,宽25米,高40米,主要装备雷达和其他各种射击瞄准计算仪器,为射击塔提供射击参数,只配备防御用的20㎜机关炮。两塔相距500米左右,有地下通道相连。

这种防空塔全部由钢筋混凝土构成,四周外墙厚达2.5至3.5米,顶部更是有5米后,基本上可以抵御来自任何方向上的直接火力打击。这种防空塔击落的飞机并不算太多,但是重要的是其对轰炸机群的干扰能力,由于畏惧防空塔的强大火力,大部分轰炸机群都选择绕开其火力范围,如此防空塔火力范围内的建筑得到了良好的保护,损失非常有限。

德国国会大厦,德国国会大厦插旗-第1张图片-豌豆旅游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后期即使在苏军进攻柏林之际也没能直接攻占任何一个防空塔,即使是苏军最大的203毫米重炮也不能穿透防空塔的外墙,苏军只能通过对防空塔的装甲窗口进行瞄准射击,以求炮弹能打进防空塔内部,这里的门窗装甲只有6CM厚可以被苏军的重型直瞄火力击穿。

战后这些防空塔大部分都被爆破拆除了。

随着战争强度的不断增大,武器样式逐渐繁多,威力也越来越大,1940年随着柏林上空一阵刺耳的空袭报警声划破整个天空,德国再也没有什么绝对安全的地方了。

德国国会大厦,德国国会大厦插旗-第2张图片-豌豆旅游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为此希特勒要求建造一种大型武器来保障柏林上空的安全,务必打造一个鸟笼一样的空间让盟军有来无回,因此大型防空塔设计师弗里德里希•塔姆斯和德军军工部长阿尔伯特•施佩尔先后设计并修建了德国最著名的大型防空塔。

在飞机未发明之前,人类都是以陆战为主,对地面的防御主要依靠高大的城墙和堡垒来完成,高大的城墙只要一日不塌,后面的君主们则可以一直安枕无忧。

可是随着飞机的问世,这种地面的城墙似乎形同虚设,很多人还没从传统的地面战斗方式回过神来,就已经进入到了经纬度之上的空中打击。

德国国会大厦,德国国会大厦插旗-第3张图片-豌豆旅游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防空塔一共分为两个部分,分为指挥塔和炮塔两部分,炮塔是一个高为39米,长宽为75米的正方形结构,指挥塔则是宽和高43米,长为55米的长方体结构。两座建筑相隔四百到五百米并且设有专门的地下通道,且均由钢筋混泥土浇铸而成,外墙厚度达到3.5米厚,可以抵御250公斤航弹的直接轰炸和当时250毫米口径以下大炮的正面轰击。

指挥塔楼顶放有一台大型防空雷达和测距仪、无线电等指挥设备。因为是指挥塔,所以相对来说火力并不是很强,一般装备16门20毫米的四联装高射机关炮,可以对付近距离的飞机,主要还是用来保护雷达。重火力的话就交给炮塔了,那火力才是真正的变态,楼顶四个角各布置一门105毫米Flak38防空炮,这门炮射程达到了12公里,不管你飞机性能多优越,护甲有多抗揍。只要挨上一炮,就叫你去见上帝。到了战争后期,1944年后,德国人甚至给他换上了双联装128毫米Flak40高射炮,射程直接增加到14公里,射速也提升到可怕的12发/秒!

防空塔最开始主要是为保护政府高官的政府区而建,指挥塔和炮塔配合甚至可以在五秒内打出240米的立方体弹幕,后来得到希特勒的满意评价后,除最开始的动物园防空塔外,又在洪堡海因和弗雷德里希修建了两座防空塔。他们之间正好构成一个三角,将德国一些重要建筑圈在其中,正是因为其凶猛的火力,和超强的防护水平,盟军的飞机基本上上绕着这些建筑飞。

这些防御塔除了超强的火力,防御程度也是相当变态。到了后期苏军进攻柏林时,这些防御塔也是bug级别的存在,就连苏军的“斯大林之锤”对上这个塔也得收起脾气。相反,防空塔上的128毫米防空炮,如果平射的话,一发就可报废一辆T34坦克。此炮,高可打飞机,低可射坦克,除了一些死角无法照顾到,简直就是神器一般的存在。在苏军进攻国会大厦时,附近的防空塔压的苏军根本抬不起头,而且还给苏军带来了一个机械团的损失。最后还是朱可夫下令寻找其它通往国会大厦的路径才没有继续扩大伤亡,否则这个损失可能还要严重。

可是到了柏林之战时,一个防空塔至少容纳了两万人。防空塔一共有七层,里面设有学校、医院、粮仓、甚至还有博物馆。还设有专门的供电系统和电梯。可以独立养活塔内成员,正常情况下,坚持个一年半载不是问题。

德国建造防空塔的背景

人类的战争经验,一直都是以陆权为主,正是如此,一切关于战争的防御艺术,都是以能遏制住敌人的地面攻势为战略目标。但是到了二十世纪,陆权的惯性战争思维,遭受到了降纬的打击。

重装的旧时代骑兵,他们在千年的征伐中,就如同肆虐的洪水,对它们的防御,主要依靠长城这样的防御体系,在高墙面前,四条腿的战马,也无法一跃而飞,延绵的城墙,就是对地面力量的缴械。

而当飞机成为战争用途之后,它的作用,就好像是骑兵生出了翅膀,一时间令现有的地面防御思维,不知所措的停滞了。

德国在引以为傲的地面力量庇护下,对于首都柏林的安危,丝毫不觉得有任何担忧,希特勒在自己的大本营,穿着得体的睡衣,就能在军事地图上,从容指挥着帝国的战争机器。

可是,1940年夏天,柏林却响起了滑稽的空袭警报,大街上的男女,大家相视而笑,都认为是帝国政府的一次工作失误罢了,但随后不久,几架俯冲的战机,就用成吨的弹药,教训了柏林这座安逸的城市,在二十世纪的战争,没有什么城市是能够绝对安全的。

轰炸并没有造成多大的伤亡,但就像是在市民的家门口,引爆了一颗从不知晓的地雷一般,整座城市都处在恐惧之中,最为情绪激动的,是意识到自己也不再安全的希特勒,这次轰炸的源头,很快就被查清,它们来自英国,是隶属于英国皇家的空军第二编队,根据可靠的分析,这次的来袭,并没有实质的战略任务,更多的,是来进行一次勘查,换句话说,这第一次的轰炸,只是为以后更剧烈的轰炸做一次演习和准备。

希特勒叫来赫尔曼戈林,他没有斥责戈林在之前的保证,柏林永远不会遭受到敌人的轰炸。

二维的旧式战争,就好像是爬行动物的战争,只是进行着冲撞和近身的撕咬搏斗,但是加入了空中的战争手段后,连绵的防御线,在鹰隼的眼中,不过是地面上的一个弯曲线条而已。

希特勒要建造的空中长城,绝对不是把线条放置在空中,他要用一座坚固的高塔,以及无死角的火力范围,来撑起一把隐形的城市铁伞,让那些铁鸟,不敢跨越雷池,让任何一颗弹头,都无法在铁伞庇护的范围内落下。

最早的一座防空塔,历史上称之为“动物园防空塔”,塔身的三十五米的高度,是柏林城市的最高点,整座塔上下七层,里面按照希特勒的想法,具备了最重要的城市功能:“餐厅和学校,医院和粮仓,甚至单独留有一层,放置博物馆的珍贵文物,内部可以在最高级别的空袭警报后,接纳一万多政府人员和军队官兵。”

标签: 德国国会大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