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汉中市南郑县历史那么悠久,为什么现在很多人不知道这个地方了呢?
南郑县也就是现在的南郑区和汉中市其他几个大县比如城固、勉县相比,就是没有一个像样的县城。
记得小时候,汉中市(汉台区)的人到一江之隔的南郑县去,一般都不说,我到南郑县去呀,而是说到周家坪去呀,或者说,我到大河坎去呀。
于是乎,周家坪、大河坎就成了南郑区的代名词。周家坪作为南郑区的行政中心,城市发展一直滞后于汉中市其他几个大县,而大河坎作为南郑区的经济强镇,由于毗邻汉中市的经济行政中心汉台区,仅一江之隔,其风头似乎一直跃居于周家坪之上。这也就造成了南郑区主弱臣强的局面一直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这样下来,南郑区的主体形象就变得模糊不堪了。
若说历史悠久,其实汉中的哪个县,如果站在自己的立场,都会列举出一大堆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来。勉县人会说,我们有诸葛亮的长眠之地武侯墓,城固人会说,我们有出使西域的第一人张骞,洋县人会说,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发明人蔡伦就埋在我们洋县龙亭,留坝人会说,我们有张良庙等等等等。
在历史的长河中,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曾经的蛮荒之地广东、福建,现在却成了全国最发达的地区之一,而曾经的十三朝古都西安却落寞了。汉中在两汉三国时期,威名远播,为军事要塞之地,但到了近代也变得默默无闻了。
就像这棵伫立在南郑区张坪村的千年古柏一样,他只是默默地看着历史的变迁、沧海桑田。张雨生有一首歌《我是一颗秋天的树》里唱到:
我是一棵秋天的树
时时仰望天等待春风吹拂
但是季节不曾为我赶路
这个地方,我也是第一次听说。我想原因可能有很但是会存在通病,因为老百姓比较淳朴,没有工业城市面貌有待提高。影响力也不是那么明显。农业种植技术还是农耕时代,不过百度我知道南郑是梯田丘陵居多,不好发展现在化农耕。最后也没有特别吸引人的旅游业能发展起来,更是无法带动这个地区。
宣传策化不到到位,象长安县与西安,当年西安府是在长安县地方办公,即今之市政府下的几个区过去是属长安县范围(一些是咸宁县范围),过去汉中市区属于南郑县管理,汉中府在南郑地盘办公。由于行政设置的变化,把县府迁出到一个小镇上,(大河坎镇,郭镇)。现在要宣传,要有突破点。
解放前汉中(今汉台区)叫南郑,比如三国时期的南郑就是指今天的汉台大部分地方,解放后南郑治所在十八里铺(即今天的汉台区铺镇),之后又将治所即县城所在地划定在今天的周家坪作为南郑县城所在地沿用至今。
大河坎在历史上曾经是个只有几十户人家的小渔村,只到上世纪建桥前这里还叫做下水渡码头,是南部山区通往汉中的必经之路。上世纪七十年代在胡耀邦的关怀下修建了汉中连接大河坎的汉号一号桥,八十年代为了缓解一号桥车流人流压力又新建了汉中汉江二号桥,之后为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又兴建了三号桥、四号桥。
在历史上许多发生在南郑的事情其实是发生在今天的汉台。今天的南郑只是被保留了这个名称而重新划定的地方,山区丘陵较多、历史文化淡薄,只是涌现了一批为革献身的先烈和人物!
以上有误请斧正!
作为南郑人我说说我的感受。
1地理位置:南郑北面汉江河,南面大巴山。北面的汉江河河位很浅无法商用,因此只能依靠南部发展,但是南部又 以山区的形式存在,所以地理位置无法的作用。
2 经济形式:前面说了地理位置正式因为位置情况所以有没有工业,广大的农民只能依靠农业,所以农民的收入单一。虽然说依靠畜牧业但是也没有形成规模化的畜牧业,也没有特色性的产品。
3 交通情况:80年代的南郑没有便利的交通,那时候的南镇通往外界的方式只有汉中1、2号桥(现在的汉江大桥),遇到雨季还会封杀桥。南面只有2米宽的柏油路通往四川,西边到周家坪在往西就是泥路,交通可谓是四面楚歌,无法通往外界。
4 行政单位:到目前为止行政单位仍在周家坪,行政单位离汉中市中心比较远,这也是导致很多人认为大河坎才是南郑区的行政中心。另外行政单位周边也没有一个地标性建筑,所以南郑很少人知道。
……
……
……
总管汉中整个在中国的影响真的微乎其微,很多人都不知道汉中在哪,都听说过面皮但是没人知道汉中,不过这几年国家的大力发展下汉中也不断地提升知名度,同时也影响着南郑的知名度,所以我们要大力宣传汉中,宣传南郑,让外界更多知道汉中,汉中有一个南郑区。
祝我的家乡越来越美好!
标签: 汉中南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