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故宫博物院镇馆之宝,台北故宫博物院镇馆之宝是什么

ysladmin 20 0

台北故宫博物院十大镇馆之宝是什么?

毛公鼎,西周晚期,青铜器

因作器者毛公而得名,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出土于陕西岐山(今宝鸡市岐山县)。毛公鼎铭文长度接近五百字,在目前所见青铜器铭文中为最长。铭文是说:周宣王即位之初,亟思振兴朝政,乃请叔父毛公为其治理国家内外的大小政务,并饬勤公无私,最后颁赠命服厚赐,毛公因而铸鼎传示子孙永宝。

因铭文中有“散氏”字样而得名。清乾隆年间出土于陕西凤翔(今宝鸡市凤翔县),内底铸有铭文19行、357字。记述地是夨人付给散氏田地之事,是研究西周土地制度的重要史料。散国位于陕西宝鸡凤翔一带,西北方与夨国为邻。

台北故宫博物院镇馆之宝,台北故宫博物院镇馆之宝是什么-第1张图片-豌豆旅游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祭侄文稿》是唐代书法家颜真卿追祭从侄颜季明的草稿,行书纸本,凡二百三十四字。此文稿追叙了常山太守颜杲卿父子一门在安禄山叛乱时,挺身而出,坚决抵抗,以致“父陷子死,巢倾卵覆”(《祭侄文稿》),取义成仁,英烈彪炳之事。被元人鲜于枢誉为“天下行书第二”。原卷前后隔水有宋“宣和”、“政和”小玺、天水园印及历代鉴赏收藏印鉴数十方,还有鲜于枢、张晏、周密等人题跋。

是苏轼撰诗并书,墨迹素笺本,横34.2厘米,纵18.9厘米,行书十七行,129字。那时苏轼因宋朝最大的文字狱,被贬黄州第三年的寒食节作了二首五言诗。诗写得苍凉多情,表达了苏轼此时惆怅孤独的心情。《寒食诗帖》在书法史上影响很大, 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也是苏轼书法作品中的上乘。

《江行初雪图》全卷描写长江沿岸渔村初雪情景,绘坡石及树木大多用笔简劲老硬,皴法与墨染浑融,表现出一种清刚利畅的情趣。五代南唐时期,山水画主要是用来装饰屏风或墙壁的,因此多带有较浓的装饰味。《江行初雪图》便是这类山水画的典型。

台北故宫博物院镇馆之宝,台北故宫博物院镇馆之宝是什么-第2张图片-豌豆旅游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1. 翠玉白菜的排名,正好是台北故宫博务院十大镇院之宝的第十名;不过,她却算得上是台湾岛内人气最 高的故宫文物。翠玉白菜一向是台北故宫最受欢迎的宝物,询问度最高,话题也最多,曾有人说,台北故宫就只有这唯一一颗翠玉白菜,也有人说台北故宫总共有12颗翠玉白菜,如今台北故宫首度公开证实,翠玉白菜总共3颗。

翠玉白菜是由一块半白半绿的翠玉为原料,运用玉料自然分布的色泽,雕琢出一颗鲜活欲滴的白菜,叶片上还停留了两只小虫,一只是螽斯,一只是蝗虫。而菜叶上停歇的螽斯则象徵多子多孙的吉祥涵意。白菜代表清白,象徵新娘的纯洁,此件翠玉白菜系清末光绪皇帝妃子瑾妃的寝宫永和宫的陈设器物,原来是一个掐丝珐琅花盆上的一部分,整体摆置寓意祥瑞,有人推测这件具有玻璃光泽的翠玉是瑾妃的嫁妆。最主要是他完全是使用天然玉石雕琢出来的。可以看出当时的工匠技术。工匠把绿色的部位雕成菜叶,灰白的部位雕成菜帮,乃故宫的镇馆之宝。

2. 台北故宫的镇院之宝,第一名是毛公鼎;价值最高的是令全世界博物馆忌妒又羡慕的北宋书画与汝窑,由於年代久远,保存又如此完美,可说是世界之最。

台北故宫博物院镇馆之宝,台北故宫博物院镇馆之宝是什么-第3张图片-豌豆旅游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3. 颜真卿 "祭侄文稿" 是颜真卿真迹 天下排行第一或第二行书

4. 蘇轼 "黄州寒食帖" 蘇轼代表作 後有黄庭坚跋 可与王羲之兰亭及颜真卿祭侄并列三大行书

5. 散氏盤 盤原为盛水器,不过散氏盤在盤内铸三百五十七字契约长铭,已摆脱实用功能,跃升为宗邦重器。散氏盤附耳,腹饰夔纹,并浮雕了三个兽头,高圈足上则饰兽面纹。铭文内容记载西周散、口两国之间的土地纠纷。当时口国发兵侵略散国,後来双方议和,侵略者的口国於是勘定田界,割地赔偿散国。和议时,口国派官员十五人前来交割田地及田器,散国则派了十个人接收。双方在周王使者的见证下,进行协议并订定契约。

第一 西周 〔毛公鼎〕(铭文字数最多,造型古拙)

  毛公鼎这件西周的毛公鼎通高53.8厘米,清道光年间于陕西省岐山县周原出土,毛公鼎系于清代末叶道光28年(公元1814年)前后,在陕西省岐山县出土。毛公鼎出土后,经多次转手秘藏,抗战期间,险为日本军方所夺,抗战胜利,民间献鼎归公,现由本院典藏并展示。铭文中有阳文网格线,是西周中晚期制铭的习惯,因此除了史料的价值外,毛公鼎在中国古文字学与书法艺术上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毛公鼎是中国二千八百多年前的一件宗庙祭器。它的内壁铸有五百个字的长铭,是现存商周两代七千多件有铭文的铜器中,铭文最长的一件。铭文的内容可分成七段,大意是说:周宣王即位之初,亟思振兴朝政,乃请叔父毛公为其治理国家内外的大小政务,并饬勤公无私,又令毛公族人担任禁卫军,保护王室,最后颁赠厚赐,毛公因而铸鼎传示子孙永宝。由内容推测,毛公鼎应铸于周宣王元年(公元前827年)时,其铭文是可凌驾于〔尚书〕的一篇西周真实史料,是研究西周史最珍贵的文献,也因此毛公鼎可称是举世的瑰宝重器。

  

第二 西周 〔散氏盘〕(铭文字数多,铜质特佳)

  散氏盘应为西周晚期出品,它最引人注意的是盘内共三百五十七字的铭文,记载了西周时散国和邻国解决土地纠纷的协议。

  早在商朝中期,青铜器上便已出现铭文,比甲骨文的时代还早。但是在西周之後,在铜器上铸刻铭文的风气才大大风行,举凡祭祀、战争、赏赐等大事,甚至是契约,都被纪录在青铜器上。

 

第三 颜真卿 〔祭侄文稿〕(颜真卿真迹,天下排行第一或第二行书)

  《祭侄文稿》行草墨迹,颜真卿书。纵28.2厘米,横72.3厘米,25行,共230字。此帖本是颜真卿为自己的侄子写的一篇祭文草稿,他的侄子季明为叛军安禄山所残杀。这件作品原不是作为书法作品来写的,由于心情极度悲愤,情绪已难以平静,错桀之处增多,时有涂抹,但正因为如此,此幅字写得凝重峻涩而又神采飞,笔势圆润雄奇,姿态横生,纯以神写,得自然之妙。元代张敬晏题跋云:“以为告不如书简,书简不如起草。盖以告是官作,虽楷端,终为绳约;书简出于一时之意兴,则颇能放纵矣;而起草又出于无心,是其手心两忘,真妙见于此也。”元代鲜于枢评此帖为 “天下第二行书”。在此帖真迹中,所有的渴笔和牵带的地方都历历可见,能让人看出行笔的过程和笔锋变换之妙,对于学习行草书有很大的益处。原迹现藏台湾故宫博物院。

标签: 台北故宫博物院镇馆之宝